2022

对未来的“恐慌”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感觉到生活是很无聊的

今年我因为实习租了房子,才能真正的体验到“工作的感觉”。

总是能在电影上看到励志场景,主人公在淡黄的灯光下,为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再配上bgm,仿佛这样的人生不虚度,这样的人生才是我想要的。

等到自己真正工作的,每天日复一日,早上7点半起床,然后去上班,吃饭,等下午下班,吃饭,然后再工作一会儿回家。每天唯一让我稍微觉得有点开心就是回家路上和两三好友纠结吃什么饭。

除此之外很难有什么生活的惊喜,也没有什么生活的盼头,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以后能坚持多久。

这也许为什么我们需要诗意和仪式感的原因吧。我离不开时不时的矫情,这些让我觉得还是想要获得什么东西的。

第二原因是家庭的重担

越来越能感觉到父母慢慢变老。这种认识体现在父母越来越多的依赖我,而我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

爸妈身体感觉也不太好了,有的时候想到这些事情,就感觉很多事情根本不在我能控制的范围内,很无力的感觉。甚至在去年我也没有这样强烈的感觉。

第三个原因是需要承担一切决定的风险

读书的时候,我们的所谓烦恼就是所谓的“感情”,功课之类。尽管我们每天接收很多“社会”新闻,但实际上感受不到社会的种种风险。父母为我们屏蔽了这些社会的危险。

而现在我们自己找工作,租房,考虑是留下还是去哪儿,等等这些麻烦问题都必须我们自己来做决定了,而且这些决定的影响有些还是深远的,我们也必须做好为之承担责任的准备。

遗忘的一些事情

如果不是特意的回忆,我甚至回想不起来去年是多么的开心,

我也是真的快忘记当时的心情了。

生活方式

今年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中,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可能是适合当下的。以前就觉得要找到一个“最好”的生活或者工作模式,但现在发现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而且必定是随着自己身边环境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此处应该有老罗名言(摔):

“他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说了他相信的东西,那你要他怎么样,他什么都没做错。”

关于“记账”

9月份的时候我停下了每日记账的习惯原因是我本身就是不怎么乱花钱的人,每天的收支也没什么好记的,而且每天记录会让我对余额变化特别敏感,甚至产生了焦虑。

取而代之是每月一次计算自己的“余额”。

关于“任务管理”

我总是优先去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总是一再的delay,每天的“今日”tab下有一堆任务,任务管理不能解决我的拖延症。那种幻想着点击“已完成”就能促使我们不拖延简直是一场梦。

但是在之前的经历中有两点还是很受用:

  • 一些需要提醒的小事要顺手记录下来并设置提醒,比如什么时候取快递,或者要买洗衣液之类的,如果不记下来就很容易忘记,并且脑子里面一直想。
  • 大的项目或者工作需要做好任务规划,不仅有助于减轻我们进行的压力,而且能够可以帮助我们回顾。

关于“日记”

不是说写日记不好,而是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坚持的习惯。写点内心的话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的。生活是残酷的,大多时候我不太想回忆那些让我不舒服或者真正的面对内心的想法的。

写日记就和“早睡早起”习惯一样很难坚持。但是就是刚才我又翻开了之前的日记,发现很多很多的事情我甚至都忘记了,我完全不记得当时发生了这些事情。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

新的期待

不要逃避 ;对抗无聊,增加更多生活的盼头。

期待写起来总是像毒鸡汤一样,所以索性就少写一些吧。


最后,当一开始我开始回想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感觉是慢慢记不清甚至两个月前的一些事情的细节和当时的情绪了。

慢慢记不清秋季实习那段时间的焦虑、夏季面临学生时期最后一个暑假的快乐与不安。总有一种时间到了现在的一种理所当然的错觉。

疫情是今年初开始还是去年初开始的?为什么觉得是很久之前的事情呀,去年一年我都干了什么?

这些情绪也让我再次认识到及时记录的一点意义,不在于每次获得什么样的总结或者感悟,而是准确的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和感觉,这些也许是比较珍贵的。

__END__